第70章 陆桐(1/2)
“这节课,与诸位学习了《兵车行》,回去之后,用你们自己的理解和当下能够组织的言语,写一篇白话译文。”
“要求是忠于原文,表意明确,可简明练达,亦可文辞优美。刚才讲到的七个字,还记得?”
“信、达、雅和补、删、留、变、换!”
学生们在听到刘成基的提问后,异口同声的喊出。
“很好。”刘成基满意的点点头,抬腕看了眼,“哟,今天各位很给小老头面子,速度挺快,感谢诸位配合哈。”
“噫”
“刘师何出此言。”
“应该的,不客气。”
台下蛙声此起彼伏。
刘成基双手往下压了压,“还有十分钟,是自习还是再讲点别的?”
“讲点别的吧。”
“对,自习哪有听您说书有意思。”
“就是,就是,上次您说的隋唐,还没讲完呢。”
“您不能只挖坑,不管埋吧。”
又是哄乱一团。
刘成基想了想,“书就不说了。咱们就聊一聊古诗文里的大恐怖。”
“咱们的古典文人,在描写战乱、大疫大乱,百姓困苦时,相对来讲,是比较含蓄的,不像西方的文学作品,对于细节的描写那么着重笔墨。”
“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古代文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写文作诗,总会有‘教化’的意味在其中,而‘教化’,自然不能这么直接和赤裸裸。”
“就像某些同学看的那本《废都》,总是出现此处隐去多少字。”
话音未落,班里人齐齐转头,看向最后一排,倚着桌子,托着腮帮的田宇。
“看我作甚,看我作甚,我又不是某些同学。”田宇赶紧支起身子,摆起花手。
“第二个,就是干预,你想出文,出书,都是要被限制的,不能不利于封建阶级的统治。”
“但是,有的文章里,经过我们剖析之后,还是就会感觉到后背发凉。”
“比如这一句,‘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晚上睡在兵营里,早上吃的是被杀死人的心肝。”
“再比如,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u0027不羡羊’,小儿呼为\u0027和骨烂\u0027。就是说,老瘦男人不好烹制,得加大火,妇女吃起来比羊肉还香,小孩煮熟后,骨头都酥了......”
“呀!”台下一个女生,突然叫了声,倒是把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头讲解的其他人吓了一跳。
“何岸,你鬼叫什么?”
“就是。”
女生皱着眉,解释道,“没有,我觉得刘老师讲的太吓人了。”
刘成基走过去,在女生桌上敲了敲,“所以,这就是我们往深了琢磨,才能体会到的恐惧。”
“那么,你们有谁记得有什么词语或者诗句,描写这种大恐怖的么?”
众人想了想,纷纷回着。
“饿殍千里。”
“易子而食。”
“可怜河边无定骨,尤是春闺梦里人。”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老头颔首,走到齐秀秀跟前,指了指,“齐同学,你说一个。”
齐秀秀转着笔,琢磨片刻,说道,“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嗯,这是《菜人哀》,背后的故事你知道么?给大家讲一讲?”
“大饥荒的时候,妻子给了丈夫三千文钱,并让他赶紧回家,或许能勉强存活下来。妻子就哭着离开后,丈夫去寻找她,结果发妻子已经断了的一条手臂,被人吊在案板之上叫卖。”
众人听到后,都有些沉默。
刘成基走上讲台,看了眼学生们,说道,“刚才讲的,虽然有些沉重,但都是曾经发生的。”
“华夏文明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中得以延续,而是经历种种残酷的事件、斗争,参杂了眼泪、鲜血,在历代先民坚韧的魂魄中一步步前行。希望与诸君共勉。”
“回家吧。”
刘成基的几句话,让李乐想起在石峁城看到的嵌进城墙、压在地基之下还有祭祀坑里的白骨骷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