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文学 > 仙人掌之花 > 一张地图 · 一

一张地图 · 一(1/2)

目录

a检察官的公诉意见

被告匡介虽无前科,但向来意志薄弱,尤其是对犯罪,他的性格很容易被一些动机、诱导所惑。

已查明他在中国东北地区流浪时,曾企图侵吞同事斯波准一的遗产未遂的事实,还有经常出入流浪者聚居地,和一些不良之辈来往,常犯诈骗、恐吓等行为的事实,以及利用报纸广告干涉他人隐私,企图骗取钱财的事实。并且上述事实每一件都是由于一定动机所导致的犯罪,证明了被告匡介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可估计的危险性,就是在受到一些动机诱导时他极其容易犯罪。

被告匡介有着这种罪犯的共同特点——流浪癖。他抛弃妻子流浪中国东北,当然和他在东京多少有些债务有关,但是那点债务即使匡介不必躲藏也能轻易地解决。然而匡介薄弱的意志和与生俱来的流浪性,使他轻易地抛弃了妻子奔赴了中国东北。

就是有着这样薄弱的意志和天生的流浪性的被告,回到东京之后,妻子得知他仍住在自己家里就约他到火腿肠工厂劝他改过自新,即使这样,被告也未能轻易地回应一直在等着自己的妻子。

其间被告匡介频繁出入一家叫做三铃的酒馆并和一个叫做铃代的女招待发生了关系。这样他一边和铃代在一起,一边还忘不了自己的妻子。有时候他回到妻子那里看到可爱的孩子时也会下决心明天开始要回归家庭,但是晚上去三铃见了铃代立刻就又沉溺在铃代的爱里,把妻子忘在脑后。就这样两方都舍不得放弃,正如前文所述,摇摆不定的被告匡介不被什么动机所诱导的话是不会轻易做出决定的。匡介最终和妻子同居并不代表他放弃了铃代回到妻子身边,只是同居而已。

以这种状态再次结合到一起的匡介夫妇的生活自然不会圆满。特别是匡介和妻子同居之后仍然保持着和铃代的关系,这自然是家庭不和的首要原因。维系这种危险的夫妻关系的纽带就是他们的长子太郎,如果太郎还活着的话,那么这次的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太郎死后,他们夫妻关系更加恶化。尤其是澄子的火腿肠制造事业失败失去了所有资产,当然这只是为了激励匡介而编造的谎言,事实上澄子拥有比以前更多的财产,只不过她已经对匡介绝望了,她是绝对不会允许匡介任意挥霍这笔财产的。不得不说这对澄子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两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夫妻的感情,随着太郎的死去,唯一的纽带也没有了,匡介只是还迷恋着澄子的五六万元资产才没有离开。

就在这种情况下,铃代执拗地逼迫匡介同居。被告匡介也知道澄子的心已经离自己远去而想尽早和铃代同居,但最重要的是钱。他想方设法想要把澄子的钱变成自己的,但是由于澄子戒备森严,要达到目的并非易事。

因此被告匡介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掉澄子才能得到财产,并暗中等待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某某年九月中旬,澄子为了调养身体,独自去了北国山津的温泉,住在西屋旅馆。就在快到预定的两个月期限的十一月七日,被告匡介受到了澄子的来信,说“本月十二三日左右回东京”,被告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于是偷偷地离开东京于当月九日到达了山津温泉,在一家叫做加贺屋的旅馆住下,暗中监视澄子的行动。

被告楠田匡介确实是带着杀害澄子的目的前往山津温泉的,但是如果在那里没发生什么诱导匡介把杀意付诸实践的动机的话,恐怕被告匡介就不能杀害澄子了,这里发生了一件给了匡介最恰当的诱导动机的事情。

正如被告在警察局、检察院以及预审庭的取证书上所供述一样,到达山津温泉后,匡介尽量避人耳目,始终闭门不出,就连洗澡都尽量选择人少的时候。然而就是这样怕人看见的被告,十日、十一日、十二日连续三天上午各出去一次约两小时,这是因为澄子每天上午必去一次观音公园散步,除了这段时间他找不到能达到目的的机会。那三天里他每天尾随澄子在观音公园里徘徊,第一天澄子和旅馆的女佣一起,第二天虽然是独自一人,但他还是错过了机会没能达成目的。

于是第三天,也就是十一月十二日,被告匡介下定决心“今天一定要成功”,就出了旅馆。

以上事实是根据加贺屋旅馆的女佣太田女士的证言证实,太田女士作证说十一月十二日被告匡介离开旅馆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左右。

匡介离开旅馆,来到观音公园入口对面的某某卫戍医院山津疗养所旁边的路上。当时的情景被告在警察署是这样供述的:

……沿着卫戍医院山津疗养所的围墙往前走两丁左右,有一个很短但是很陡的坡,上坡后左边是山,右边是两间左右的一段缓缓的斜坡,上面长着细竹和杂草,斜坡前方是个很陡的谷地,我刚好经过那里,忽然看见斜坡前方谷地的边缘处开着一朵花。不知道那是什么花,是一朵白色的棉花一般,边缘露出一圈红色的美丽的花。现在想来在那种情况下我还能被路边的花草吸引,真是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只是瞥了一眼那朵花,我竟不知不觉地从脚下的杂草里径直走了过去。然后就发现在那下面一间远处的松树枝上吊着一个男人的尸体……

不得不说发现这具尸体对被告自身来说是不幸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被告没有发现这具尸体,那么杀害澄子可能也会以未遂告终。在这一点上虽然对被告带有一丝同情,可是发现尸体之后被告匡介的行为行为极其恶劣,没有丝毫值得同情的余地,对被告发现尸体的不幸遭遇的惋惜也抹煞掉了。

被告发现那具尸体后立刻改变了他所做的计划。

之后的行为,被告对警察作了如下陈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