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2/2)
“什么事情?”
“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而不直接说她需要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只要她想拥有一点东西,哥哥和姐姐就会教训她:“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还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就你一个人?”于是,她也就不敢说她需要什么。
有一次,她妹妹在阑尾手术后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妈妈那时14岁。她是多么想要那样一个装饰有小珠子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接下来发生什么呢?她假装病痛,并一直隐瞒家人。家里人带她去看了几个医生。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就决定做手术检查。对妈妈来说,这太冒险了。不过,她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钱包。收到礼物的喜悦让她暂时忘记了手术后身体的痛苦。接着,有两个护士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把温度计放在她的嘴里。妈妈这时把钱包递给另一个护士看。护士很惊讶,说道:“哦。给我的?为什么?谢谢!”她收下了钱包!妈妈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告诉那位护士:“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这个不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我常听人这样谈论亲密关系:“我真的害怕与人亲近。每次看到伴侣处于痛苦之中,我就极为沮丧,感到窒息,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囚犯。于是,我就想尽快摆脱这段关系。”许多人认为,爱情就是牺牲自己来满足爱人的需要。刚谈恋爱时,他们对恋人的关心是自发的。那时,彼此的相处是那么地惬意、融洽和美好。然而,随着关系变得“严肃”,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情人过得开心。于是,爱情开始沉重起来。
一旦面临这样的情形,我就会承认:“在恋爱中,我无法忍受丧失独立性。如果恋人过得很糟糕,我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我可能会由于不堪重负而提出分手。”然而,如果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可能就会指责恋人:“你太依赖我了,我能力有限,我们分手吧!”此时,如果我的朋友能够倾听我的痛苦,她也许会说:“你认为你必须照顾好我。这让你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是吗?”如果她反过来指责我:“我的要求过分了吗?”那么,我们的关系很可能就会陷入僵局,甚至难以为继。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有一次,一位女士在研讨班的休息时间兴奋地说,她很高兴认识到自己也曾是“情感的奴隶”。研讨班重新开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个活动。这位女士坚决地说:“我想做点别的。”我意识到,她在捍卫她选择的自由——即使她的选择会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
于是,我就问她:“你想做点别的,即使那会与我的需要相冲突?”她想了想,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是……嗯……不是。”她的困惑反映了表达自己的需要只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阶段。
这里,我想讲讲我女儿玛拉的经历。她以前是个“有礼貌的小女孩”,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习惯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我想鼓励她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当我告诉她我的看法,她哭了。她很无奈地说:“但是,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回答说,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不久以后,我就发现玛拉有了变化。有一次,她学校的校长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在学校和玛拉说 “校内不能穿牛仔裤”,玛拉没好气地回答 “见鬼去吧,你”。我很高兴,玛拉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当然,她还要学着尊重他人的需要——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小结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实例
“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
一位女士是救济食品发放中心的志愿者。有一天,她的同事在读报时气冲冲地说:“我们需要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
在过去,听到不同意见,她一般只会在心里嘀咕对方的不是。这一次,她试着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交流。
女士:(首先试图了解同事的观察……)“你在读有关‘少女妈妈’的报道?”
同事:“是的。真不可思议!有这么多少女未婚先孕!”
女士:(接着了解她的感受和需要)“你担心她们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同事:“当然!你知道吗?如果我那样做,我父亲会杀了我!”
女士:“哦,看起来在过去少女未婚先孕后果极为严重?”
同事:“是的!我们知道怀孕意味着什么!我们总是担惊受怕,而这些女孩却毫无顾忌。”
女士:“你希望她们能有所顾忌?”
同事:“至少恐惧和惩罚会起到一些作用!报道说有些女孩为了怀孕去和不同的男人睡觉!然后,她们生了孩子,由我们来买单!”
此时,这位女士注意到两种不同的感受:1对一些女孩故意怀孕感到震惊;2对纳税人需要养育她们的孩子感到愤怒。她选择先关注第一种感受。
女士:“现在的人不顾名誉、后果和经济状况就未婚先孕,你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一般来说,在存在多种感受的情况下,一个人会诉说那些还没有得到倾听的感受。因此,倾听的人无须一开始就对各种感受同时作出反馈,而可以自然地从一种感受过渡到另一种。)
同事:“是的,你说最后是谁为这些孩子买单?”
女士:“你希望你纳的税能有更好的用途,是这样吗?”
同事:“那当然!我儿子和儿媳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培养孩子太花钱了,虽然他们都有工作,但还是做不到!”
女士:“你想要一个孙子,是吗?”
同事:“是的,但不只是我想要……”
女士:“……你还希望儿子能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她继续倾听,让同事充分表达感受和愿望。)
同事:“是的。只有一个孩子是很可悲的。”
此时,这位女士感到同事已经平静了下来。她们沉默了片刻。她惊讶地发现,虽然她并不赞同同事的观点,但心中已无任何不满。接着,她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表达她的看法。
女士:“听到你说‘我们应该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观察),我有些担心(感受),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乐于助人(需要)。来这里领取食物的人,有些就是‘少女妈妈’(观察),我希望她们能喜欢这里(需要)。你是否愿意告诉我,小莉和她男友进来时,你是什么心情?(请求)”
她们又谈了一会儿。最后,这位女士确信,她的同事也很关心那些青少年,并热情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她发现,她同时满足了自己诚实和互相尊重的需要。
与此同时,她的同事也感到欣慰,因为她充分表达了对青少年未婚先孕的忧虑。通过不带敌意地分享彼此的观念,她们增进了理解,发展了友谊。如果没有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交流,她们的关系也许就会开始恶化。
练习三 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2“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4“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5“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7“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8“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9“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10“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以下是我对练习3的看法:
1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他人的行为导致了发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坐到前排去。”
4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5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6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7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
8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得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得到公司的赏识。”
9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10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