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2)
幻影在橱柜前边停住了,橱柜打开了。洁白的玉臂从袖子里滑出来,在黑暗中明灭可睹。橱柜又关闭了。铺席荡起水波,自动载着幻影走出了屋子。入口的纸门自行关闭了。我的睡意也愈来愈浓。人死后尚未变牛变马的当儿,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我不知道在人和马之间睡了多长时间。耳畔听到女人咯咯的笑声方才醒来。一看,夜幕早已撤走,普天之下,一片光明。春天艳丽的太阳映照着圆窗上竹格子的黑影。看见这副光景,世界中哪里还有怪物藏身之地?神秘返回了极乐净土,已经抵达冥河 [14] 的彼岸了。
身穿着浴衣就进了澡堂。过五分钟才迷迷糊糊从浴槽里露出脸来。既不想继续洗下去,又不想立即上来。首先想到的是昨晚为何会有那样的心情。以昼夜作为分界的天地竟然如此颠倒,真是奇妙莫测。
我懒得揩拭身子,马马虎虎沾着一身水就上来了,从里边拉开浴室的门,又吃了一惊。
“您早,昨夜睡得可好?”
这声音几乎和开门声同时传来。事先没有想到会有人顶头打招呼,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来,请穿上吧。”一个女人转到我的背后,向我的脊背披上一件柔软的和服。
“太感谢啦……”我好容易说出了这句话。当我转向她时,那女人突然后退了两三步。
历来的小说家,都是竭尽全力描写主人公的容貌,使用古今内外各种语言对佳人进行品评。要是把这些作品列举出来,其数量可以同《大藏经》 [15] 媲美。这个女子和我三步之隔,扭斜着身子安详地望着我那惊愕和惶惑的样子。要是从那些我所极力避忌的形容词里选择适合于描述她的词语,那真不知会有多少哩!说实在的,有生以来三十余年,直到今天,我还未曾见过这样的表情。根据美术家的评价,希腊雕刻的理想,可以归于“端肃”二字。所谓端肃,我以为是指人的活力将要发动而未发动时的姿态。如果发动会有怎样的变化,究竟会化成风云还是雷霆,在此种尚未可知之处,其余韵飘渺无穷,以含蓄之趣流传百世。世上多少尊严和威仪,都是隐伏在这种湛然的潜力之内的。一旦发动,即显现出来。一旦显现,必有一、二、三作为,此种一、二、三之作为,必然来自特殊的能力。然而一旦成为其一、其二、其三之际,就会不无遗憾地显现出拖泥带水之漏,无法恢复其本来的圆满之貌。故凡名为动者则必然卑俗。运庆 [16] 的金刚像和北斋 [17] 的漫画,均失败于一“动”字。是动,是静,此乃支配我们画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古来美人的形象,大体不出于这两种范畴。
然而这位女子的表情,我却判断不清究竟属于哪一种。沉静的小嘴抿成了“一”字,明眸善睐,秋波流转,脸的下部膨大,呈瓜子形,虽有几分丰腴和文静的姿质,但前额显得狭窄,局促,带有一种富士额 [18] 的俗臭。不仅如此,而且两边的眉毛过于逼近,中间像点缀几滴薄荷油一般,暗含着淡淡的焦愁。鼻端不尖不圆,既不显得轻薄,也不显得迟钝。画入图中也许是个美人儿。她的每一处,使人觉得都很特别。如此纷然杂沓跳进我的双眼,叫我如何不迷惘呢?
本来是静态的大地塌陷了一角,整体也不由得动摇了。动是违背本性的,一旦觉悟到这一点,便企图努力恢复往昔的面貌。但是由于受到失去平衡后的局势的牵制,只能身不由己地继续动着。事到如此,早已习以为常,即使不是心甘情愿,也只好一味动下去了。——如果存在着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将此比喻这位女子是最为合适的。
正因为如此,轻侮的表情下面略露缱绻之色;揶揄他人的态度里隐含矜持和审慎之意。恃才傲物,所有男子全不在她的眼中,然而在这种气势里又自然地流露出温和之情。总之,她的表情很不一致。醒悟和迷惘虽然时常争吵不休,却又能共处于一室。这女子脸上感觉的不统一,证明了她心地的不统一,而心地的不统一恰恰说明在这个女人的世界里没有统一的东西。这是一张在不幸的压抑下企图战胜这种不幸的脸。她一定是个命运不佳的女子吧。
“谢谢。”我重复着,略一施礼。
“呵呵呵呵,您的房间打扫好啦,去看看吧,回头再见。”
她说罢,扭着腰身翩然向廊下跑去。头上梳着银杏式 [19] 的发型,下面露出雪白的衣领。黑缎子腰带看来是单层的。
[1] 江户时代带有手柄的小型灯笼。
[2] 中国明末儒者洪自诚所著《菜根谭》的句子:“竹影拂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3] 高泉性敦(1633—1695),福州人,1662年赴日本,为黄檗山万福寺第五世,著有《扶桑禅林僧宝传》。
[4] 隐元(1592—1673),日本黄檗宗开山祖,福州人,1654年赴日,于京都府宇治市开辟黄檗山万福寺。
[5] 即非(1616—1671),黄檗宗高僧,福州人,随隐元赴日。
[6] 木庵(1611—1684),黄檗宗高僧,泉州人,随隐元赴日。
[7] 伊藤若冲(1716—1800),江户中期画家。
[8] 大慧禅师(1089—1163),中国宋代杨岐派禅僧,常州人,名宋果。著有《大慧武库》、《大慧语录》等。
[9] 指仙境,别一世界。《汉书·方术传》载:“汝南费长房,在市上遇一卖药翁,请他一同进入药壶,在一座宫殿里品尝了美酒佳肴。”
[10] joseph allord willia turner(1775—1851),英国画家,长于水彩风景。
[11] 圆山应举(1733—1795),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写生画大师,圆山画派之祖。
[12] salvator rosa(1615—1673),意大利画家、诗人、音乐家。
[13] 俳句的“季语”是表明四时变化的,一般一首俳句只有一个“季语”。这里的“花荫”和“朦胧”都是春天的“季语”。
[14] 原文作“三途河”。佛教传说,人死之后第七天要渡过这条河。
[15] 佛教典籍,内容分类汇集了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等人的言论。
[16] 镰仓时代(1192—1333)著名佛像雕刻家。生卒年不详。奈良东大寺南大门金刚为其杰作之一。
[17] 葛饰北斋(1760—1849),江户末期著名风俗画家。
[18] 美女前额的发际,状如富士山。
[19] 将头发分向两边,束扎成半圆形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