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玄奘的选择(2/2)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你已经有了完善的想法,那你就好好的整理一下,朕看完之后再跟玄龄几个商量一下吧!不过,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这个度牒制度公布了,长安城各个寺庙,估计都不会欢迎你进入了!”
“佛教、道教、儒家,注定跟观狮山书院的科学是要争一个高低,微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受他们欢迎的人。不过,不欢迎我又怎么样谁也不敢公然反对朝廷公布的度牒制度,否者这些人现在就不服从管理,未来规模更庞大之后,那还了得是不是得搞出一个佛王或者道王出来呢”
李宽这话一出来,李世民算是彻底的决定采用李宽的方案。
给发展中的佛教和道家施加一道紧箍咒。
哪怕是宗室之中有不少人都信奉佛教或者道教,自己也不能手软。
……
就在长安城的寺庙即将迎来紧箍咒之时,在遥远的南亚,一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僧人,在众多王公贵族和僧人的送别之下,踏上了归途。
此人正是玄奘!
“师父,戒日王对您礼遇有加,各个寺庙的僧人也非常尊敬您,大乘尊您为大乘天,小乘尊您为解脱天,如果我们留在天竺的话,完全可以过上非常有尊严的日子啊。”
虽然玄奘在贞观三年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只是孤身一人。
但是到了高昌国的时候,就受到了鞠文泰的赏识,甚至跟他结拜为兄弟,赠送了不少马匹和仆人。
所以当玄奘进入到天竺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一支规模颇为庞大的队伍了。
很多人都以为玄奘是孤身一人从天竺回来,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玄奘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带回来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和一百五十粒如来肉舍利,还有七座金、银或檀刻佛像。
他又没有随身空间,怎么可能单凭一己之力携带这么多的东西行走一万多里的路途
所以,身边有仆从是必然的事情!
“我来天竺,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我是为了取经而来。如今这个任务已经完成,天竺所有的经书,我能收集的都已经收集起来了,我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大唐,让更多人能够见识到佛经的真实面貌,接受真正的佛经教诲。”
玄奘是一名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生都在为佛法奔波。
他的思想,怎么是一个普通弟子能够理解的呢
要不然,才华横溢的他,为何要堕入空门
“师父一心向佛,弟子不如也!”
“悟心,佛法博大精深,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办法完全领会。佛祖在一千年前就已经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才有了我佛门的诞生。但是佛门历经各种苦难,如今已经有许多流派,我们此次回到大唐,就要从纷繁复杂的佛经之中,找出佛祖当初的真谛,并将这些真谛传授给大唐的百姓。”
玄奘虽然对这一趟的回国之情充满了担忧,因为当初他离开大唐,其实是违反了朝廷的规定的。
因为当时西突厥雄踞西域,为了国防的需要,朝廷是严厉禁止百姓在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离开大唐的。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但是,玄奘当时利用朝廷允许饥民四处就食的机会,化作一名饥饿的百姓,跟随寻找粮食的队伍,溜出了长安城,一路向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玄奘是偷渡出国的!
在费时四年,行程几万里,玄奘才终于到达佛教的发源地天竺。
如今已经是玄奘离开长安城后的第十四年,他也不知道大唐已经变成什么模样了。
自己回去会不会受到惩罚
朝中是否还有人记得自己当初是没有得到允许私自出国的呢
大唐还是当初的那个大唐吗
一切的一切,对于玄奘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玄奘还是选择了回国,选择了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这种做法,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毕竟,回去的一万多里路,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这里面要经历的各种风险,是后世的人完全没有办法想象到的。
“师父,听一些天竺商人说,在天竺南部的港口,已经有一些来自大唐的商人出没,如果我们去到那里,乘坐船只的话,路途应该可以缩短很多呢。”
“回去的路虽然充满风险,但是每一步路都是一个磨砺,越是辛苦,越是能够磨砺我们的心性,这未尝不是一种另外的修行呢”
玄奘在天竺享受了很高的待遇,能够了解到的信息自然也是非常丰富的。
他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南部港口有唐人出没的消息,但是乘坐船只回大唐,在他看来还是风险太大了。
万一遇到了风暴,自己十几年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
他倒不是真的怕死,而是害怕手中的佛经没有办法顺利的带回长安城。
而走陆路回去就不一样了。
虽然路途遥远,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但是终归是来的时候走过一趟,路况比较熟悉了。
而且,一路回去的路,这个时候还没有受到阿拉伯帝国的影响,基本上都还是属于信仰佛教的地区。
凭借着自己在天竺混下的莫大名气,根本就不需要太担心安全问题。
甚至进入各个王国的时候,还能得到非常高的礼遇。
这种情况下,你总不能让玄奘去走海路回国
他会愿意吗
完全就是弊大于利啊!
他又不傻,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