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孽子 > 第426章 走,我们去看一看

第426章 走,我们去看一看(2/2)

目录

武媚娘脑子很拎得清,知道巡视天下各处南洋水稻的推广才是李宽此行最主要的任务。

再说了,这南洋水稻的推广,也着实关系着大唐粮食产量的增加,意义非同一般。

“行,要说那洪州,听说当地虽然人口不算多,经济也不发达,但是却是普遍都有一股重视学习的风潮,本王倒也想去见识见识呢。”

李宽创办了观狮山书院之后,对于科举的情况就关注了很多。

这洪州一带,也就是后世的江西一带,虽然现在考中各科进士的还不是很多,但是上升势头明显要高于一般的州府。

看来,后面几个朝代,江西能够成为进士数量冠绝全国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

……

船只逆流而上,速度要稍微慢一点,不过,终究是距离不算太远,在一月底的时候,李宽总算是出现在了豫章县的城门口。

“这洪州以北,都挺适合种植水稻的,不仅地广人稀,还水网密布,唯一可惜的就是,人口似乎少了点。”

船队从长江拐入到鄱阳湖水道,再顺着章江顺流而下,可以直达豫章县附近,算是非常适合水路的行走了。

而章江,也就是后世的赣江,作为长江第二大的支流,水流量非常充沛,江面也比较宽广,哪怕是一般的海船,都可以在这里行走。

如果周边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大之后,倒是非常方便把稻谷往外运输。

李宽:“这几年,大唐的人口增加的非常快。按照户部的初步估计,单单贞观年间,就增加了超过一百万户人家,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洪州周边一旦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之后,必然会吸引南边的一些山民来到附近定居,人口应该会很快的增加。”

历史上,大唐的人口应该是在天宝年间达到了巅峰,有八千万人左右。

不过,很显然,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八千万这个数字,说不定在贞观末期就有希望达到了。

前提就是李世民要比历史上多活几年吧。

武媚娘:“如果这样的,单单鄱阳湖周边的良田,估计就能够养活上百万户人家呢。”

“王爷,洪州的官员过来迎接了。”

李宽一行人在码头靠岸的时候,动静那么大。

很快的,洪州府衙和豫章县衙的官员就知道了李宽这个黜陟使巡视到自己地界了。

不说李宽本身就是一个亲王,哪怕是随便一个长安城而来的官员,洪州府都会认真对待。

这就是京官和地方官在身份地位上的一种差异。

这让李宽想到了后世新闻中的报道,地方上的领导,去到中央一些权威部门,哪怕你是地级市的一把手,说不准也见不到人家一个处长,或者说要排着队见人家。

“突厥人都安置在哪些地方了?”

李宽没有心思跟当地官员在那里客套,直接了当的开始了解情况。

如果说之前在苏州、杭州这些地方,所谓的巡视水稻推广情况,更多的是一个过场,那么从洪州开始,这就是李宽重点要视察的地段了。

洪州、鄂州、襄州,这三个州府及其周边地段,是李宽最关注的地方。

作为后世水稻重要的产区,这些州府在大唐的版图中,都是无足轻重,属于殿下的下州,不管是官员的品级还是当地的经济、人口,都不能够吸引长安城勋贵高官的注意力。

偏偏李宽却是将南洋水稻的推广选择在了这几个州府。

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也是去到这些地方的最多。

当然,你想去扬州、苏州这些繁华之地,也没有那么容易,机会也会少很多。

“楚王殿下,这些突厥人,主要安置在章江沿岸,其中最近的一处安置点就在桃花村。”

豫章县令曾星倒还算是业务娴熟,对于朝廷安排给豫章县的将近一千人突厥人,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还是很清楚的。

“桃花村是吧,离豫章县城大概多远?”

一路上都是乘船,船只够大够舒服,又有美人陪伴,倒也谈不上什么旅途劳顿。

所以李宽倒是难得的工作热情高涨,想要看看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们带着突厥人,是不是都已经完成了春耕的准备工作。

早稻的播种,一般是在惊蛰和春分之间,错过了这个时段,以现在的种子,基本上就只能按照一年一季来种植了。

洪州这里,很明显是具备了一年两季的条件,再加上水土肥沃,李宽可不想让大好开头就搞出幺蛾子出来。

“城门西北五里之处就是桃花村,骑马的话,不过是片刻功夫即可。”曾星是属于贞观二年的明经科进士,算是洪州府里的实干派官员,看到李宽一副工作为先的态度,心中也多了几分期待。

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的曾星,在洪州已经待了十二个春秋了。

而他的官位,也一直止步于豫章县县令,迟迟不得晋升;这跟他不善于迎合上司有着密切关系。

当然,也跟他不是出生名门有特别大的关系。

李宽:“走,我去看一看!”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