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没有海斗士,就没有大上海(1/2)
后人常以‘清廉而无用’来消解海瑞这样的正直官员,但这不过是脏心烂肺的贪官污吏及其代言人,为他们贪赃枉法的恶行辩解罢了。
至于某位‘喝巫昂’教授将海瑞描述为古怪的模范官僚,不过是一个学术不精、屁股坐歪的历史半吊子,站在‘历史的终结’、‘人类的灯塔’上俯瞰他的母国,为论证‘中必输’、‘河之殇’而刻意进行的夸张扭曲罢了。
对一个人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件事当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最起码的一点是不能罔顾事实。比如这些人,他们就只看到海瑞上治安疏、斗徐阁老这些激烈的举动,却枉顾他一个偏远州县出来的举人,是如何从一个偏远山区的南平教谕脱颖而出,被提拔为淳安知县的。又如何在淳安知县任上天下闻名,被提拔进京的。
人家都是凭真才实学真抓实干出来的!是因为他有远超寻常官员的才能,才能打破成见与歧视的樊笼,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事实上,他的正直与清廉反而拖累了他仕途的进步,而不是因为朝廷要树道德标兵,才会被超擢为应天巡抚的!
最好的例证就是这次治水。吴淞江的治理在历朝历代一直是个大难题,太湖洪水泛滥的问题几乎更是无解。宋元明三朝,朝廷和地方官府无数次尝试想要解决,但却一次次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永乐年间,大名鼎鼎的夏元吉亲自主持了吴淞江的治水工程。连他这种给朱棣当账房的人
都觉得自己花费巨大,但最后也失败了。
然而海瑞任应天巡抚期间,秉烛夜灯地翻阅历代治水的资料、记录,来往于荒村野水的实地考察,在集成多人智慧的基础上,最后结合了夏元吉和潘季驯的治水经验,拿出了最先进的治水方案。
然后他亲力亲为地筹集资金,在朝廷没有任何支援,地方士绅毫不配合的情况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发动十三万灾民,仅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吴淞江和白茆河的疏浚工程。同时还救济灾民度过了春荒……
从此‘太湖直入于海,滨海诸渠得以引流灌田,由是旱涝有备、年谷丰登。吴民永赖,乐利无穷。’虽然此说怕有中国文人惯有的夸张,但至少海瑞治理后十几年,太湖下游没有再发大水。
而且因为海瑞提供了正确的治水思路,在后世官员萧规曹随、不断治理之下,太湖再发大水时,确实不再轻易引发水患。由此孕育了位于长江出海口位置的上海县日后的繁荣——一旦水害被治理,这里江海陆枢纽的功能便迅速显露出来。于是商贾很快云集于此开埠设城,这才造就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大上海。
但无论如何,海瑞治水的功绩是卓越的,成果是让人信服的。就连看他不顺眼的政敌,和对他多有诋毁的大地主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力挽狂澜的巨大作用。说‘公开河之功创三吴所未有。’‘万世功被他成了。’‘非海公肯担当,安能了此大事’
所以把这样的海瑞说成‘清廉而无用’、‘古怪不通俗务’的那些人,就算不是骗子也是历史白痴。这些人下的结论到底靠不靠谱,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原本的时空中,海瑞治水时独自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包括筹集经费、招募民夫,现场监督施工,亲自管理账目以压缩成本等。结果总共只花费了七万两不到,而且参与兴修水利的老百姓也没觉得有多辛苦。
这些奇迹的背后,是海瑞呕心沥血的付出。他是凭着超人的能力和非人的工作强度,才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的。
但如今他不再孤立无援,他有赵昊这个可信赖的同志,有江南集团这个强大的经济体可以提供助力。还要孤军奋战的话,不就真成傻子了
烂坭浦,船舱里,海瑞摊开一张他亲手绘制的苏松水域图,沉声对赵昊道: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加之比较从前治理太湖的得失,老夫认为历朝历代之所以治水屡屡失败。皆因先入为主,总是把吴淞江当成太湖泄水的正脉,将所有努力都放在治理吴淞江上——却没想过吴淞江还能不能承担起为太湖泄洪的重任”
赵昊点点头,在古代,广袤的太湖依靠三条大江——娄江、东江与吴淞江宣泄入海。后来前两者相继淤塞,吴淞江就成了太湖主要的泄洪道。但随着年代变迁、泥沙淤积,吴淞江已经变得非常浅狭,平均宽度不到三十丈,如何能为浩浩汤汤的太湖泄洪
“老夫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了。除了吴淞江本身河道狭窄,下游淤浅之外,还因为自从永乐时,夏太师开通范家浜,引黄浦水由吴淞口入注长江。黄浦上接淀泖诸湖以及浙西诸水,水势已然数倍于吴淞江。喧宾夺主之下,严重的影响了吴淞江的出水量,这才是年年水患的真正原因!”
“嗯嗯。”赵昊点点头,海瑞这脉号的很准啊,潘季驯也是这样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